伊犁新闻网讯(记者郭君)提起传统养殖,有人会想起这样的画面:养殖区内苍蝇乱飞,空气中弥漫着动物粪便味,饲养人员身着污浊的工作服不停地忙碌。但位于伊宁县胡地亚于孜镇的新疆托乎拉苏牧业有限公司的现代养殖区完全颠覆了一些人对传统养殖的老印象,这里的现代化养殖模式展现出伊宁县畜牧业的一个全新景观。
据了解,通过招商引资,现代养殖区于2016年12月落户胡地亚于孜镇。2017年5月,这座占地40亩的养殖区开始全面建设:改造原有的3座养殖棚,新建两座弓形钢构养殖棚。四个月后完工,9月中旬第一批牛进棚。“新建的弓形钢构养殖棚采用保温绝缘材料,冬暖夏凉,空气流通好;而且棚中间无一立柱,便于机械化操作。”近日,该公司董事长朱廷新告诉记者,再过几天就安装水流式雨帘,可确保棚内牲畜安然过夏。
这几座棚内有上千头育肥牛,但整个养殖区没有异味,苍蝇也鲜见,只有3名工人在劳作。朱廷新说:“这里机械化程度高,不需要太多人工。以前,一个人从天亮忙到熄灯,最多能养60头牛。现在,投料、给水、除粪、清扫全部实现机械化,300头牛的日常管理1个人就可以忙过来。”
更为重要的是,养殖方式改变也带来了出肉量的提高。借助援疆力量的东风,以天然牧场、快乐养牛羊为理念的江苏波杜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入驻萨木于孜乡,建立了示范养殖场。同时,新疆托乎拉苏牧业有限公司在胡地亚于孜镇建立了现代养殖区,从投放饲料到日常管理都实现了机械化操作。该公司养殖区育肥牛主要以新疆褐牛为主;另有少部分重达1吨以上的黑白花、西门塔尔等大体形高端肉牛,主要采取订单式养殖,销往北京、上海等地。
“由于实行科学养殖,我们公司的育肥牛出栏时间也比传统养殖提前10到15天,第一批660头牛已于今年2月出栏,第二批800头牛不久也将出栏。”朱廷新对记者说,“你看,这几头新疆褐牛都在900公斤以上,再养一段时间达到1吨即可出栏。”
朱廷新介绍,现代化养殖模式是畜牧业养殖的一次革命,相对于传统养殖来说,优点显而易见:带动当地改变传统养殖模式,增加养殖户收入。目前,胡地亚于孜镇共有育肥牛4000头,如果全面采取现代化养殖模式,那么每头牛可多收入200元。